和柴郡貓朋友討論Podcast第二季內容時,決定再將一些想說的話記錄下來,在我們回歸的第一集S2 EP.1 工不工作,是我的選擇分享到《82年生的金智英》這部電影,金智英是許多女性的縮影,和大家一樣上學畢業、接著進入職場工作、和所愛男人結婚生子,她和我們並沒有什麼不同,都曾因為不能選擇的性別面臨阻礙,陷入困境。
電影改編自2018年趙南柱PD的暢銷小說《82年生的金智英》,金智英辛苦養育女兒的生活被視為理所當然,迫使她放棄許多事。在看劇的過程中,時常有幾幕感到共鳴不自主落淚,忿忿不平,現今社會已經不像父母或更早期長輩深受重男輕女的觀念影響,到處提倡性別平等,然而真的平等了嗎?在很多人努力之下才創造的今日,我們、仍時常背負著重男輕女的包袱。
故事從智英照顧孩子開始,與她從小到大的回憶交錯,貫徹全劇。
「你知道真正傷心的是什麼嗎?醫生說飯是電子鍋煮,衣服是洗衣機洗,為什麼我的手腕會疼?這麼反問我。」金智英因照顧孩子與家務繁重、整天抱小孩導致手腕疼痛就醫,卻收到醫生缺乏同理心的回問,令她忍不住向老公鄭道賢抱怨。
「不去的話,誰會被說閒話?會說兒子嗎?還不都怪我。」道賢因此體恤智英提起今年過年不回他家或她家,在家休息就好,智英這麼回應他。
「親家母在節日裡看到女兒開心是吧?我也想看我的女兒。既然你女兒來了,也該讓我的女兒走了,還得照顧大姑子一家再走人,我家智英該多傷心阿!親家,我也心疼我家女兒。」接著時間來到過年,智英在聽到婆婆一些無意識的話後正式爆發,開始說些令人不解的話,像她的母親、她最好的朋友、甚至還有她早已離開人世的外婆,她自己都沒有發現,她早已為這個身份傷痕累累。
畫面接續憶起小時候,弟弟總是吃得比她和姐姐好、她的母親也因為身為女性從小受苦,總被婆婆說:「希望能再生個兒子,這可都是為了你好。」可究竟到底是為了誰好?
「不是因為你的實力不夠,公司希望組建一個五年以上長期小組,所以很難長久,就算我執意把你加進來,恐怕也會有很大負擔。」智英進入職場後,公司升遷總是以男性為主,因為女性懷孕生孩子都會面臨限制,當時主管這麼和她說,她也曾經覺得自己能做好,就算結婚生子也有自信能好好工作。
「喂、以後我們去洗手間時,必須得查看一遍,查看有沒有小洞(針孔攝影機)。」前公司同事和她見面聊到三樓女廁被保全裝針孔偷拍,甚至被流傳至網路,男同事知情後不但沒有報警,甚至只是提醒關係好的同事,視而不見;讓她想起高中時期,回家路上遭男同學跟蹤,所幸得到路見不平女子相助,脫困後爸爸來接她,卻被爸爸斥責裙子穿太短。
「你這麼傷心就什麼都別做,待著等嫁人吧!這個適合你。」在智英剛畢業時求職不順,爸爸對她這麼說,媽媽一聽馬上生氣地回爸爸:「現在都什麼時代了?還說這麼古板的話?」
「未婚時鬧著讓我們早點結婚,結婚了催著我們生孩子,生個兒子催我們再生個女兒,生個女兒催我們再生個兒子。」「我覺得我要改變很多,那歐巴你會做出什麼改變?」智英在聽到親戚給予的壓力後感到苦惱,道賢則對她說不然就生一個孩子,當時道賢說會幫忙照顧小孩:「我得早點回家、不能喝酒、不能見朋友。」擁有孩子對男人的改變和對女人相比,事實上,對女人而言什麼都變了。
「美淑阿,別那樣,想當年你正值青春年華,卻為了照料哥哥們在清溪川踩縫紉機,臉變得消瘦,每當你按時拿工資回來,媽都心如刀割,孩子太乖了,你手被縫紉機弄成那樣回來,媽別提有多心痛了,當時都沒能好好抱抱你,也沒能說句感謝,美淑阿,對不起。智英她就算辛苦,也會自己看著辦的,你把她培養得很堅強,對吧?」當智英母親聽到女兒生病立馬過去看望她,並對她說:「媽媽會盡快整理好來你這邊幫你照看雅英,去工作吧!媽媽會幫你的,想做什麼就去做吧!」讓生病已久的智英長期壓抑到最高點的情緒大崩潰,變成當年她外婆的口吻和母親訴說不捨,雙雙落淚。
「我覺得這樣活著也不錯,做為別人的媽媽、別人的妻子,偶爾也覺得挺幸福的,可是有時候呢,我又覺得自己像是被囚禁在什麼地方,我總覺得越過這面牆壁,應該就能找到出口,可依然還是碰壁,就算找到其他出路,也依然碰壁,是不是打從一開始就沒有出口?也會為此憤懣不已。」最後智英正視自己病了,對醫生訴說她的感受。她以為是自己的無能導致的錯誤;然而這並不是她的錯,也不是她沒能力,只是長期待在社會的性別阻礙下漸漸失去自我,找不到出口。
我有時也會想如果能選擇,下輩子我還會想當女人嗎?
很謝謝演員鄭有美(飾演金智英)與孔劉(飾演鄭道賢)、編劇、導演與作家等人的努力,才能這部電影和很多女人們的心聲受到注目,在智英母親看見女兒生病,回家後老公還只帶回給兒子的補藥,對著她的老公大喊,為什麼補藥不買給女兒,讓女兒處在這樣的環境下生病了!也跟著一同哭泣,恐怖的是這部電影演的經歷一點也不特別,都是我們再平凡不過的生活。
女性受害者時常都會被責備,檢討被害者心態;女職員也都曾遭遇職場性騷擾,聽到不堪的黃色笑話;甚至家庭主婦照顧小孩被視為「休息」,而男人則視為「幫忙」,似乎只要有幫忙就算是神隊友,有時我覺得華人文化男尊女卑的舊觀念,導致女人們常負擔家中主要的教養責任,但這些工作難道男人們不應該一起分擔嗎?既然家庭是雙方共同組成,孩子及家務也理所當然是共同的責任,為何總是用兩套標準來檢視付出?更將這些視為理所當然?
劇中一度出現近幾年在南韓出現的詞語「媽蟲」,指家庭主婦每天只需煮飯、照顧孩子,用老公錢享福的人;現實的是,女性也同樣受了教育,卻總是在成為母親後,被迫要捨棄自己的夢想。職場對於女性的待遇,我自己也經歷過,面試時總會問:婚姻狀況、是否有生孩子的打算,如果答案是肯定,對男人來說是「穩定」加分,對女人而言,則是「不穩定」扣分,因為可能會有離開職場的情況。
女人迷 Womany於 2022 年婦女節前夕,針對 1,962 名受試者展開「職場真心話大調查」,承接婦女節由國際勞工運動派生出來的使命,將其針對女性工作權的關注,擴及至超越性別象限的多元群體,並公佈「2022職場DEI大調查」(多元(Diversity)、公平(Equity)、包容(Inclusion)),僅36.9%未曾感受職場不平等,其中最常見的職場偏見前三名為:性別偏見 (57.3%)、年齡偏見(50.9%)、身體外貌偏見(41%)。
很討厭以前常聽到的這句話「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寫這篇並不是厭男,也不是提倡女權,只是希望這些舊有的思想可以一代代漸漸消失不見,減緩性別不平等的待遇。每個人都無法為別人的人生負責,卻偏偏時常想要干預你的人生,這不是很奇怪嗎?脆弱是正常的,悲傷也是,希望這些受了傷的人們,有天都能說出自己真的很難過,能夠不再害怕世人的眼光,困在社會的既有印象,不再只能成為誰的,而終於成為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