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道路的延續,是因為我希望延續下去——」
(この道が続くのは 続けと願ったから)
日本吉卜力工作室知名動畫導演宮崎駿最新力作《蒼鷺與少年》2023年10月6日於台灣上映(日本更早為7月14日),但其實我不是宮崎駿的粉絲,只是從小看他的電影長大,記得當時我看的第一部是《天空之城》,除此之外,特別喜歡他早年的幾部作品,像是《神隱少女》、《魔女宅急便》、《霍爾的移動城堡》等大人小孩都適合、劇情設計有深度也非常完整。這部有別於以往,採不宣傳手法,非常低調,也是吉卜力少數未釋出預告片和劇照便便直接上映的電影,靈感來自小說家吉野源三的小說《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電影動畫劇情則為原創,講述失去母親的少年真人與一隻會說話又愛說謊的蒼鷺相遇,從一開始在奇幻世界互看不順眼到後來陪伴相知相惜,一段不可思議的旅程。
而小說《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內容則主要是講述一位十五歲少年「小哥白尼」、和舅舅分享在學校遇到的生活與難題,並在舅舅充滿智慧的引導下,針對勇氣、友情、霸凌等課題,也慢慢釐清「人之所以生而為人」的價值與態度。前幾天進電影院看,一開始以為會是這樣的劇情(因為我有先看過漫畫,但沒想到完全不相干哈哈),然後,看完後非常喜歡這次和米津玄師合作的主題曲<地球儀>,結束時坐在電影院聽完才離開,其中覺得引用的那段台詞最貼近這部電影傳遞給我的感覺。
▲真心推薦:蝦皮威秀影城團體電影優待票(華納威秀團體電影優待票,平假日皆可用)



延伸閱讀:《鈴芽之旅》Suzume すずめの戸締まり 唯有自己才能關上那扇門再前進:也許你現在覺得很黑暗,但你會平安長大,遇見很多喜歡的人。
這部電影不如過往一致好評,評價非常兩極,我有些地方看得懂、有些地方也不是很能理解,在劇情的節奏上,有幾幕也覺得有些突兀,可能是新海誠的《鈴芽之旅》把我看動畫的胃口養大了,但後來我想起宮崎駿在推出《風起》後,便宣布不再製作長篇動畫,只是因為想替孫子留下一部作品,才決定復出,他希望透過這部電影告訴孫子:「爺爺即將要到另一個世界去了,但為你留下了這部電影。」
這是一本影響宮崎駿一生的小說,他受訪時也曾分享過製作這部電影的宗旨:「無論處在多麼艱困或殘酷的時代,都要活得像個人。我至今還記得,第一次讀到這本書時受到的衝擊。」所以,我在看電影的過程中也慢慢帶入《蒼鷺與少年》也是宮崎駿帶有自傳的一部作品。
電影中許多畫面也都有致敬以往吉卜力的作品、像是一開始戰爭空襲警報讓我以為是高畑勳的《螢火蟲之墓》、接著是塔的入口猶如《神隱少女》的隧道與「不要回頭」這句話、7個傭人婆婆都像和藹可親的湯婆婆、《龍貓》穿越樹叢進入平行世界、哇啦哇啦像《魔法公主》的木靈、《霍爾的移動城堡》中送給蘇菲的大草原、神奇的傳送門、火焰魔法,而攀塔時外觀也讓我一度想到《天空之城》的普拉達等等。

《蒼鷺與少年》故事在空襲的爆炸聲下開場,真人被深夜的腳步聲驚醒,原來是母親所在的醫院失火了,年幼的真人不顧勸阻、飛奔前往火場,然而不論他奔跑地多快,依舊救不回他的母親。母親離開後、他時常做惡夢、夢見那場大火和來不及救回的母親,而父親在母親過世後娶了她的妹妹夏子,夏子外表神似母親,並已懷有身孕,這讓真人心底非常不平衡也不能接受,每當有人問起:「夏子是誰?」真人總是回答:「阿姨是爸爸喜歡的人。」並不是他的母親或是誰。
一開始,我以為他得了幻想、後來我以為他進入了夢境、再後來才發現,原來是趟奇幻之旅;而在尋找夏子的旅途中,真人不僅受到霧子的幫助、遇見擁有召喚火焰能力的少女火美、並與漸漸患難與共的蒼鷺成為朋友、直到結局尾聲塔崩塌了,火美帶著真人跑回「時空迴廊」打開門送他回真實世界。
真人:「如果回到那裡,妳最後會被醫院大火燒死。」
火美:「我要回去生下你啊。」
真人:「我不希望你死掉。」
火美:「你忘了嗎?我不害怕火焰,生下你對我來說是最美好的事。」
這段讓我相當印象深刻,就像《鈴芽之旅》最後唯有自己才能關上那扇門再前進的感動,和真實世界對比、在另一個世界藉由母親的口告訴真人,她不怕火、不會痛了、所以他也不必再回到那場大火裡了,可以好好放下母親了,也在找回真誠的自己過程中,慢慢接受成為自己母親的夏子媽媽。
當然我也有想過,或許整座塔之旅說不定都是這孩子的幻想,但那又如何?宮崎駿的故事始終抱有希望,正是有希望,我們願意相信繼續、人生才會延續下去,這些過去累積堆疊才能造就,現在的我們。


我認為下界中的生物也有一些隱喻:蒼鷺看似說謊、狡猾的角色,他說媽媽沒死,誘拐真人進到另一世界,但媽媽當時確實是以火美的身份活著,也在後面成為異世界的引路人與夥伴;而鵜鶘說他們是被塔主帶到這裡,又因水中食物不足,才會吃哇啦哇啦維生,就像戰場上打仗的士兵勇士,為了生存不得不殺死敵人,明明都是人類卻要殺死人類的靈魂,一切也都不是他們自願的;而鸚鵡吃人也最像人、拿著利器和餐盤、總想控制這個世界的秩序,最後就把毀了整個世界。
另外,下界也有點像是《鈴芽之旅》中的「常世」、也是死亡後的世界,超越時間與空間、回到現世後就會遺忘,因此母親久子可以以「火美」的樣貌存在,霧子婆婆也恢復成年輕的樣貌。
真人在剛到下界時,被鵜鶘攻擊被迫打開了一道墓門,上頭寫著「學我者必死」,我看到這幕時、可能是突然出現漢字、讓我覺得相當突兀,但我也認為這是宮崎駿在對吉卜力工作室與後世動畫師的勸戒與勉勵,表示如果一味跟隨誰的步伐、我們終究會迷失方向,像個人都活成自己的模樣吧!
而塔主舅公理想中的世界是一個純粹、充滿善意的環境,但缺乏惡意的石頭非常稀少,因此堆疊出的「積木塔」看似能維持下界和平、卻搖搖欲墮,而他也已年老體衰,因此希望真人能成為他的接班人,繼續維持和平、打造一個自由純真的世界,但真人卻坦承告訴舅公,傷口是自己用的,即便知道真實世界並不美好且充滿惡意,但他還是想和夏子媽媽一起回去,也是在向我們傳遞在看過這世界的滄海桑田後,還願意擁抱這個世界。
最後的情節也與一開始做呼應,真人在學校和同學格格不入,放學回家在路上和他們打架,被悲傷與憤怒包裹著的他撿起石頭往自己頭上一砸、鮮血直流;對我而言、這段自殘的畫面實在讓人很心疼,但同時也能夠理解外表看似乖巧懂事的他、內心早已破碎不堪,而在旅程的最後,終於他原諒了自己、也回到了現實世界,活著這條道路,是因為他希望延續下去。
最後,這部電影到底推不推呢?其實我個人還是看得蠻開心的,慢慢地也把劇情刪掉也不影響故事進行、有些突兀的地方再想過,就覺得或許他有想傳達的用意,我覺得真人像宮崎駿成長的縮影,而塔主舅公則像現在的他,所以也是藉由小時候的他和現在的自己對話,然後和觀眾們道別。畢竟我們都不曉得這會不會是宮崎駿的最終長篇動畫,但如果你也喜歡他的作品,我會建議你不妨去看看,說不定會有其他不同的感受。